第4期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庭寿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21 年, 第4期
关键词: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内容简介

 

本报告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和由来,以及我国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案;梳理了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历程及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国家政策;详细阐述了我国耐材行业的状况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宣布“30-60双碳目标”: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李博士指出,我国目前耐材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服务方式(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与需求侧融合度越来越高。耐火行业由单纯的卖产品转变为耐材总承包制。(2)目前,需求侧(终端)每年消费耐材总额估计在700亿~850亿元/年左右,其中钢铁业占比约70%以上。(3)需求侧消耗耐火材料会逐步降低。“十四五”末前后,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实现“碳达峰”(产量基本也达峰值)后,年消耗耐材的总量将由目前的约2000万吨下降到1500万吨左右。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进程中(产量将逐年下降),耐材消耗总量将继续减少。(4)耐材行业厂家多而分散,单个企业的规模太小,集中度太低,需要提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管控产能,整合资源,对优质存量产能进行(兼并、联合)战略重组,提高集中度。(5)耐材行业布局应跟随用户行业调整。供给侧与需求侧应该密切融合、协同发展;钢铁等用户行业正在优化布局升级发展,耐材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深化供给侧改革,向沿海钢铁集群靠拢发展,优化布局。(6)创新驱动,推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围绕“高端材料卡脖子”问题,研发关键耐材;进一步提高碱性耐材比例;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李博士指出,2011年我国耐材制品产量的最高,此后,尽管需求侧(钢铁、水泥等)的规模、产量快速增长,但是消耗的耐材总量却逐年下降。因此,我国耐材业在2011年就实现了“碳达峰”。此外他进一步指出,“碳中和”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低碳转型、绿色制造的快速发展;“碳中和”也将倒逼耐材业(包括耐材原料企业)生产提供(绿色环保)低碳甚至是“碳中和”(零碳)的产品。李博士建议全行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尽快研究提出可行的减碳路径以及“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

 


作者简介:

李庭寿,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政协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常委,曾任《耐火材料》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委员,《China’s Refractories》编委会首届副主任委员、委员。培养或协助培养硕博10余名,出版编专(合)著5部,发表论文、报告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六项。任国家冶金工业部(冶金工业局)处长期间,主持组织实施了国家“八五”“九五”期间耐火材料的国家科技攻关、技改、工程中心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项目;任冶金工业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期间,研究提出并组织开发推广了“三干技术”、全硅质顶燃式热风炉、“低温出钢低温浇铸用关键耐材”、钢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绿色能源等多项生产和应用技术,其中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冶金科技奖。目前主要从事“无碳无氧化铝的高纯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和“具有吹入惰性气体和金属液体净化剂的复合功能透气元件”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