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政策法规 > 正文

钢铁行业需建立退出机制

2013年07月10日 08:3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建立退出机制

    《21世纪》:对解决当下的钢铁产能过剩,你有什么建议?

    何达平:第一,通过技术提升改造,把一部分产能消化掉;第二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来淘汰一部分,被兼并掉的产能不一定还要做钢铁,可以多元发展。实践显示,土地拿出来可能收益更大,前途更大,比如在物流仓储基地建设上。第三,通过淘汰落后,坚决取缔那些高能耗、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难道有钱就能随意消耗么?

    《21世纪》:但这其中有个问题,我考察过那些所谓的小钢厂,其实具备全部的政府批文。

    何达平:这就要建立全新的退出机制。

    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不是政府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

    很多时候,那些小厂都是民企,人家把身家性命全部押上去,你政府突然要人家关门停下来,这现实么?

    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碳排放交易,把这个指标卖给大厂,可以取得一部分资金;二是政府投入,通过行业协会的职能来补偿一部分,毕竟人家买地买设备提供了税收和就业,对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企业本身再承担一部分,毕竟是投资决策的失误。三个方面一起努力,退出机制就好办了。

    我们国家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但每年仍进口钢铁1000多万吨,价格也高,这不是我们的硬件达不到标准,而是我们的软件设计、工艺操作、流程掌控等领域没有达到国外的标准,没有掌握人家的诀窍。

    比如,我们国家铁路用的弹簧钢,淮钢市场份额很大,问题是我们现在只能生产时速200公里以下的,这与当下的铁路发展尤其是高铁需求跟不上。现在200公里以上的弹簧钢只能依靠进口。我们也下了决心,要在“十二五”内在全国第一个公关这个难题。同时,这也可以消耗一部分产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