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专利信息:一种含钒的高抗氧化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
作者:nhxx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16 年, 第2期
关键词: 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无铬砖,碳氧化铝复合材料,尖晶石浸入式水口,
内容简介

专利信息

一种含钒的高抗氧化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制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含钒的高抗氧化性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出的含钒的高抗氧化性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包含有金属硅粉、碳化硅颗粒、碳化硅细粉、硅微粉以及钒添加剂;钒添加剂为V2O5、VCl4、VFe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钒添加剂的加入量为0.1%~3%。钒添加剂充分分散在原料里,经混练、成型、干燥、烧成制成一种高抗氧化性氮化物结合碳化硅制品。本发明能够抵御氧化造成的大幅增重以及体积膨胀,防止由此引起的材料破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申请号:CN201510804843.1 公开号:CN105272265A 申请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张)

 

一种RH炉内衬用无铬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RH炉内衬用无铬砖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RH炉内衬用无铬砖,由以下重量份组分制备而成:电熔镁砂粗颗粒15~18份;电熔镁砂细颗粒20~25份;电熔镁砂细粉20~25份;轻烧氧化镁粉2~5份;α-氧化铝微粉3~6份;铝镁合金5~10份;电熔尖晶石粉10~15份;电熔锆刚玉10~15份;液态酚醛树脂3~5份。本发明制备的RH炉内衬用无铬砖,不仅生产方法简单,还具有抗渣侵蚀性好、高温强度大、致密度较高等特点,原料不含铬,对环境友好,其综合使用性能优于镁铬砖。(申请号:CN201510672465.6 公开号:CN105152668A 申请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

 

碳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方法包括混合料的制备,该混合料主要由平均粒径≤0.5 mm的含碳材料和平均粒度≤350 μm的含Al2O3材料构成。这两种材料(C/Al2O3)的摩尔比在0.8~2.0之间。将混合料均匀搅拌以确保含碳材料的偏差不超出±10%的范围。将混合料在电弧炉内以≥1850℃的温度熔融。所得的熔融物中C+Al2O3含量>95%,其中,Al4O4C相含量≥45%,其他相<10%,其余是Al2O3。本发明的工艺效果是可增加Al4O4C的生成量,同时减少Al4C3的含量,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俄罗斯专利,专利号:RU 2509753)

 

一种浸入式水口

本发明属于连铸功能耐火材料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浸入式水口。提出的一种浸入式水口由上至下依次为碗部、本体、渣线和出钢口;碗部、本体和出钢口采用碳结合轻质多孔氧化物-碳质材料;碳结合轻质多孔氧化物-碳质材料的原料包括有氧化铝空心球、六铝酸钙和石墨;碳结合轻质多孔氧化物-碳质材料还外加有酚醛树脂粉和糠醛;碗部、本体、渣线和出钢口的内壁上复合有内衬,内衬的原料中包含有六铝酸钙和酸性物质或在高温钢液氛围下能够转化形成酸性物质的物质;内衬还外加有酚醛树脂粉、糠醛和增塑剂。本发明解决了钢液夹杂物或冷钢易在水口内壁发生沉积并最终堵塞水口的问题。(申请号:CN2015105264301 公开号:CN105170968A 申请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zr)

 

尖晶石钢包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是耐火材料领域的一种尖晶石钢包砖及其制备方法,该钢包砖主要用于钒钛磁铁矿的冶炼钢包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耐火骨料30%~40%、亚白刚玉粉23%~30%、氧化铝微粉10%~15%、电熔镁砂粉8%~10%、磷酸盐3%~6%、硅微粉2%~5%、硅溶胶1%~3%、亚硫酸1%~3%、固体树脂1%~3%;所述尖晶石钢包砖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MgO 68%~73%、Al2O3 12%~17%、C 6%~10%,余量为Si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不含S、P等冶炼有害杂质,化学活性好,可广泛适用于电工钢、特种钢、纯净钢、低碳钢、普通钢等各类型钢种冶炼的需求,能大幅提高钢包砖的使用寿命,经济价值明显。(申请号:CN201510788600.3 公开号:CN105272316A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协力有限公司)(张)

 

一种感应炉坩埚用捣打料

本发明的耐火材料包括结晶石英岩、硼酸和添加剂,其特点是所使用的添加剂含有粒度为0.315 mm和0.125 mm的电熔白刚玉,各成分的比例(w)为:结晶石英岩 93.43%~96.07%,硼酸0.67%~1.21%,0.315 mm电熔白刚玉2.75%~4.15%,0.125 mm的电熔白刚玉0.51%~1.21%。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感应炉坩埚捣打用不定形耐火材料的配料,用其制成的坩埚内衬具有高的抗侵蚀性和高的耐火度。(俄罗斯专利,专利号RU 2511106)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