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
整体塞棒用自上釉Al2O3-C质耐火材料的开发
作者: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11 年, 第23期
内容简介

    自上釉材料在陶瓷工业比较常见而且技术很成熟。一些耐火材料产品(如SiC基耐火材料坩埚)组成中也含有一些可以自上釉的成分。另外,含碳耐火材料需要在表面形成一层釉,防止被氧化。因此,开发含碳用耐火材料自上釉的意义很大。整体塞棒Al2O3-C耐火材料被用于钢水浇注,使用期间由于抗氧化性差引起开裂和釉面出现点缺陷,从而导致耐火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变差。德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整体塞棒用自上釉Al2O3-C耐火材料的性能。
    试验原料:电熔氧化铝细粉(w(Al2O3)=99.70%、w(Na2O)=0.16%),板状氧化铝粗颗粒(w(Al2O3)=99.50%、w(Na2O)=0.16%,最大粒度为0.6 m),天然鳞片石墨磨成的细粉(w(C)96%~97%,d99.5<40 μm)以及正常的鳞片石墨(w(C)=94%~96%,d95>71 μm)。结合剂为热塑性酚醛树脂,硬化剂为六亚甲基四胺,所有添加剂(金属Si、SiO2和Na2B4O7)的纯度为99.5%,粒度<200μm。试样组成见表1。
表1 试样组成(w)/%


原料

SBS(单轴加压成型)

SBS-G(等静压成型)

Al2O3

59.0

57.0

石墨

25

23

Si

4.0

4.0

SiO2

4.0

4.0

Na2B4O7

2.0

2.0

热塑性树脂

6.0

10.0

硬化剂

0.6

1.0

    所有原料按配比混合后,在100 MPa的压力下,使用两种成型方法(单轴加压和等静压)制成Φ50 mm×50 mm的圆柱试样和25 mm×25 mm×150 mm条形试样。成型好的试样经180 ℃干燥后,在还原气氛下1 400 ℃炭化处理5 h。利用氧化试验研究自上釉层的形成,将圆柱试样放在专门的装备炉(可自动记录试样质量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中,在空气气氛下,以不同的加热速率分别加热到1 300和1 500 ℃,保温时间为5 h。试验后,利用XRD、SEM(带EDS)分析试样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1 300 ℃ 5 h烧后的力学性能,如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1 400 ℃ 0.5 h)。测定三次热震后的残余抗折强度,计算强度损失率来表征试样的抗热震性。
    自上釉Al2O3-C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试验:将3 kg结构钢(S235 JR+AR)装入耐火材料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特种装备炉中的条形试样下面。条形试样利用刚玉管固定在炉子的旋转装置上。在4 h内加热到1 600 ℃,保温0.5 h后,将条形试样浸入到钢水中,旋转速度为24 r·min-1,10 min后拔出,在空气中放置10 min,如此循环2次,冷却到室温。利用X射线断层摄影术研究自上釉Al2O3-C试样的抗侵蚀性。
    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试样的失重主要发生在600~1 300 ℃范围内,1 300 ℃左右,由于自上釉层的形成,试样的氧化速率显著降低,高于1 300 ℃,试样失重又继续,并且试样的氧化速率严重依赖于自上釉形成的程度和深度。因此,影响自上釉形成的关键温度为600~1 300 ℃。不同成型方法试样比较表明,与单轴加压相比,等静压试样结合剂含量较高,试样的显气孔率较高,体积密度较小。单轴加压试样失重小(2.8%),等静压试样失重大(4.1%)。总的来说,使用单轴加压成型的试样表面形成自上釉层比较致密均匀。因此,使用单轴加压试样作进一步试验。
    取氧化试验后试样表面两层(自上釉层和碳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上釉层的相组成分别为刚玉、莫来石、硼酸铝(Al4B2O7),该釉层相当致密,厚度约几百微米,与碳基体黏附较好;碳层中主要有刚玉、石墨,痕量的游离二氧化硅以及两种晶型SiC(立方和三方)。利用带EDS的SEM观察烧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发现,在与碳层和自成釉层之间界面处有许多含硼的球形物(可能是四硼酸钠)与石墨连接。当试样外表面的碳开始燃烧时,形成新气孔(即新表面),使得氧气进一步扩散。高活性四硼酸钠在800 ℃左右熔化,在Al2O3-C耐火材料表面形成含有Al2O3、SiO2的高黏度玻璃相。
    热机械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单轴加压成型试样1 300 ℃ 5 h氧化试验后的强度(室温和1 400 ℃)很高,而且3次热震后的强度损失小。
    侵蚀试验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均匀,结构存在一些原位形成的SiC晶须。自上釉Al2O3-C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很好,但是还需要提高自上釉Al2O3-C耐火材料的耐火度。

(编译自《reefractories WORLDFORUM》20011,№1)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