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出铁口炮泥粘结性研究
作者: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11 年, 第5期
内容简介

    高炉的出铁口深度,可以保证炉内中心部位铁渣的排出,减少铁渣对炉底、侧炉壁的侵蚀,提高高炉使用寿命。因此,选用具有较好粘结性的炮泥是保证炮泥在炉内稳定堆积,延长出铁口深度的有效措施。曾有文献指出,出铁口内部旧炮泥结合面有渣存在,而且从高炉压出的炮泥周围有铁渣的凝固层,与渣反应的旧炮泥与新炮泥的结合面也有渣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品川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开发可增加出铁深度的炮泥的同时,对在渣存在条件下炮泥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用炮泥材料:A为高Al2O3材料、B为富SiO2材料、C为富SiC材料、D为高Al2O3+C材料,试验渣用普通高炉渣,细粉碎在1 mm以下。炮泥材料成分见表1。
表1 炮泥成分 (w)/%


试样

A

B

C

D

Al2O3

30

12

10

30

SiO2

6

24

4

6

SiC

10

10

32

10

其他

37

37

37

39

    将各组配料添加结合剂,保证试样的挤压抵抗值大致相同,用万能搅拌机在60 ℃ 搅拌20 min,得到的炮泥与渣粉用32 KN 压力压制成型40 mm×40 mm×160 mm ,并利用电炉在埋炭1 500 ℃ 3 h条件下还原烧成,烧成体视为旧炮泥。旧炮泥烧成体与新炮泥试样的粘结性试验分为3个条件:① 无渣条件,粘结试样均不含渣。② 旧炮泥与新炮泥之间没有渣存在,旧炮泥上仅存有渣的反应层。③旧炮泥与新炮泥之间有渣存在,不去除旧炮泥表面粘附的渣。试验方法,将新炮泥用32 KN 压力、在80 ℃下压着在旧炮泥渣的反应面上,再次利用电炉在埋炭、800 、1 350、1 500 ℃ 3 h条件下分别还原烧成,加工烧成试样,测定粘接面的抗折强度。
    结果显示,条件① 与渣没关系的粘结试验,粘接强度极差,在试样制作过程中多次从粘接面剥离,而与渣有关的条件②、③虽然材质有差异,但均比条件①的粘接性好。其中,条件②仅存有渣反应层的粘接试验,配比A在1 500 ℃加热后显示出较强的粘接强度,配比D在所有加热温度下,均比配比A的粘接强度大。而配比B、C在1 350 ℃加热后显示出的粘接强度最大,1 500 ℃时略有降低。可见,表面只要有渣,对粘接性就有较大影响,而且影响程度也受材质左右。条件③粘接面残存有渣的情况下,粘接强度显示出不受配比影响具有相等强度的倾向,根据烧成温度的趋势与条件②相似。
    与条件③相比,条件②在1 500 ℃加热后的粘接强度特别大,这是因为条件②中炮泥表层残存的渣成分起到了助烧剂的作用,炮泥材料之间烧结牢固,粘接强度高。条件③新旧炮泥之间有渣层连接,炮泥之间的粘接强度其实就是渣与炮泥的粘接强度,也可以说是渣的抗折强度。
    在渣的助烧作用下,富SiC的配比试样C虽然粘接强度增大,但比高Al2O3材料A 1 500 ℃加热后的粘接强度要小,这是因为SiC原料具有较大的热膨胀性,加热后粘接面受到破坏,由于炮泥材料自身强度下降而导致粘接强度降低。在所有条件下,添加碳沥青,粘接强度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沥青的碳结合起到作用,试样D 的试验结果即是例证。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炮泥添加沥青,不管粘接面是否有渣,粘接强度均增强,1 500 ℃加热后高Al2O3材料的粘接强度要好于富SiC材料,炮泥粘接面存有较多渣的情况下,不同配比之间的粘接强度差别不大。
(编译自《耐火物》2011,№1)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