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水泥回转窑用镁铝尖晶石砖抗S侵蚀性研究
作者:
作者机构:
分类号:
卷号:
期号 : 2010 年, 第14期
内容简介

    镁铝尖晶石砖在水泥回转窑上使用较为广泛,由于受磨损、剥落影响,组织脆化,寿命降低。日本品川公司的研究人员曾对用后镁铝尖晶石砖进行过研究,发现随着砖体的脆化,砖的显微结构发生变化,但这种显微结构的变化与S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品川公司又对镁铝尖晶石砖进行碱性硫酸盐蒸汽试验,着重研究了显微结构的抗S侵蚀性。
    试验用砖的理化指标见表1。碱性硫酸盐蒸发反应试验利用石墨电阻加热炉进行,试验分为加炭黑(3g)和不加炭黑两种情况,侵蚀剂(K2SO4 : 8 g,KCl :2 g)、最高温度(1 300 ℃)、时间(2 h)等试验条件相同,对试验后样砖临近侵蚀剂的端部A(温度1 000 ~1 300 ℃)以及中间部分B(温度900 ~1 000  ℃)进行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EPMA分析。
表1 镁铝尖晶石砖理化指标
化学成分  (w) /%
 MgO 83
 Al2O3 15
 CaO 0.8
显气孔率/ % 15.5
体积密度 /(g•cm-3)  2.95
常温耐压强度/MPa 48
    根据化学分析结果可知,试样端部和中央部分均发现成分中K2O、SO3、Cl含量增加,CaO成分几乎没有减少。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侵蚀剂为K2SO4 和KCl,还发现有定分析无法断定的不明矿物质生成。EPMA分析结果显示,砖中原存在于MgO与尖晶石骨料颗粒之间的CaO相消失了,不论加炭黑与否,试验中均有氧化硫与砖中成分反应的生成物存在,可以判断氧化硫气体与砖成分发生了反应,但没有发现MgO晶粒的消失。从EPMA分析结果还可以看出,加炭黑的试验中,在试样端部A没能检出含S的生成物,中央部B部分也没有发现MgO与氧化硫的反应,这说明试验过程中氧化硫的分压在1 000 ~1 300 ℃时比CaO与氧化硫的反应分压高,在900 ~1 000 ℃时比MgO与氧化硫的反应分压低。同样,在未添加炭黑的试验中,在试样端部A没能检出含S的生成物,而中央部B部分却检出有含S的生成物,说明试验过程中氧化硫的分压在1 000~1 300 ℃时比CaO与氧化硫的反应分压低,在900 ~1 000 ℃时正好相当于CaO与氧化硫的反应分压。
    从上述试验可知,以K2SO4 和KCl为侵蚀剂的试验,如果侵蚀剂中添加炭黑,会促进K2SO4 的分解,增高试验中氧化硫的分压。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存在于MgO与尖晶石骨料颗粒之间的CaO相消失了,但没有发现MgO晶粒的消失。
(编译自《耐火物》2010,№7)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