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 正文

国际专家展望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006年03月28日 11:07 吴狄/文

随着宝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BHP-Billtion)就2005年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此前沸沸扬扬的铁矿石涨价的问题在4月13日似乎已经告一段落。面对频繁发生的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危机,中国的钢铁行业将如何应对?与日本等钢铁强国和印度等新兴的钢铁国家的竞争中,中国钢铁企业要注意哪些问题?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发展能给中国同行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上海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来北京参加第三届远东钢铁大会暨2005年中国铁矿石会议的国际知名专家、埃森哲咨询公司负责全球采矿和金属业务的合伙人约翰·列肯斯坦(John E. Lichtenstein)先生。
国内企业间整合与国际间行业整合同进
  记者:由于铁矿石涨价、焦炭供应偏紧等原料不足问题显现,中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已经引起了业内的不安,您认为这要求今后中国钢铁企业要如何面对?同时这些企业要最先提高哪些方面,以使它们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
  约翰·列肯斯坦:原材料的短缺是加速钢铁行业整合、并购趋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非常短的时间里,我觉得中国钢铁企业可以做以下几件工作:第一,转移注意力,要从原来一味的追求生产规模的最大化转移为提高收益率上来;第二,必须更好了解哪些产品是有利可图的;第三,从效率和边际成本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盈利率。
  记者:是不是未来可以出现铁矿石定价与钢价的联动机制?未来中国的钢铁企业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解决铁矿石等原料短缺问题?
  约翰·列肯斯坦:从长远来看,是否可以在世界范围里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把铁矿石的定价和钢材产品的定价挂起钩来或者是联系起来。这一点得到了倡导在世界范围里进行并购和整合的钢铁公司强有力的支持。这些企业认为这样可以为所有的钢铁企业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通过谈判,以指数的形式将铁矿石的价格和钢材产品的价格挂起钩来。当然这样一种新机制的建立需要花很长时间,今年或者明年是做不出来的,但是这样的趋势是存在的,而且这也会是一个很有可能出现的潜在的。
  中国企业也可以放眼世界,可以把赚钱产品的生产放在世界范围里成本最低的地方。但是生产环节安排协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特定的情况下它是能够起到作用的,所以中国的钢铁企业也可以考虑和铁矿石的生产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生产关系。
  当然现在是铁矿石供应特别紧俏的时候,要想和他们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是比较难的,但是不要忘记随着供应量的不断上升,结成长期伙伴关系的难度也会降低。虽然现在很难跟他们谈妥,但是随着供应量越来越大,钢铁矿石生产商和使用者方面达成长期供货关系的伙伴兴趣也会日益地增长。
  中国有独特优势足以应对新兴钢铁国家的挑战
  记者:目前一些非中国的企业投资者在进行钢铁业投资的时候,总是要比较印度等新兴的钢铁国家与中国的投资环境,在如今的世界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整合中,面临新兴力量的冲击,中国的钢铁行业还具有产业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吗?
  约翰·列肯斯坦:印度有两个中国没有的优势,第一,印度原材料供应的情况要比中国来的好,第二,目前印度国内的钢铁行业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也就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比较来看中国,中国在钢铁行业当中的投资已经非常多,而且在建的项目也非常多,所以对于一个想要来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国企业来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项目已然很多了。
  但是中国有自己的优势,其中一点就是基础设施。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比印度强,基础设施对于任何一个钢铁行业投资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考虑点。外国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的地的时候,哪个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哪个地方跟这个具体项目的特定情况密切相关,那么外国投资者就会选择这个地方。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和行为。从传统上来看,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都被他们外部的投资者视为在投资方面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家,当然,这种形象在中国已经发生了改变,印度也已经开始改变外界在投资方面对他们产生的印象。但如果比较起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信心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中国会继续沿着它已经走的道路走下去,这个信心还是比较强的;如果看印度的话,可能投资者会有一些担心或者说关注,害怕印度政府会走回它原来的老路,朝着回头路走。
  中国企业有足够能力领导世界钢铁行业
  记者: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在印度等钢铁新兴国家大力发展钢铁企业的同时,欧洲、日本等老牌钢铁强国在产业集中度等方面还具有强大的优势,中国企业接下来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压力?中国企业能不能取得在世界上与中国钢铁行业产能相对称的地位?
  约翰·列肯斯坦:如果看一下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会发现这些国家自身的经济本质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经济正在从原来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体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在与钢铁消费品方面的市场当中出现了日趋饱和的状态。所以说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所出现的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正是世界范围里钢铁行业出现大规模整合的大趋势背后重要的推动力。我预测到2010年世界上前五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可能要占到全球钢铁生产的30%,而目前这个比例仅仅是在14%,这也意味着全球排名前五大钢铁行业平均生产规模将达8000万吨。
  中国钢铁行业的情况是特别的。一方面中国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增长非常显著,另一方面,对于需求的增长又可以得到增长非常显著的产能提高的支持。也就是两方面,一个是需求增长快,一个是产能的提高也非常地快。
  在展望中国钢铁企业和行业发展未来趋势的时候,我认为至少会有一家中国企业跻身于第一档次------也就是作为世界前五位的钢铁企业而存在;我还预计在第二档次中,也就是从第六位到第十位的之中能够有几家中国的企业。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我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是究竟能否有一家中国的钢铁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运作的企业,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资产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商业运营方面,它都能够做到真正的全球性的公司,我认为可能会有一个。
  不过如何判断,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通过并购和整合大概会有2-3个中国企业能够上升为地区性的规模经营者,也就是说他们的产能在3000-6000万吨,甚至更多。

  背景资料:
  约翰·列肯斯坦(John E. Lichtenstein)------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合伙人
  列肯斯坦先生作为全球金属和采矿行业的资深顾问,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并曾担任过Arthur D. Little和Beddows & Co.公司的高级职位。他与行业领先企业在战略制订、技术评估、兼并与收购、全球化和企业转型等领域展开密切的合作。
  列肯斯坦先生曾为行业出版物撰写过大量文章,并经常作为特邀发言人出席钢铁成功战略会议(Steel Success Strategies Conferences)以及其他由《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美国钢铁产业协会(AISI)、钢铁制造商协会(SMA)等组织举办的行业活动。

相关阅读
广告位招租
中国耐火材料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热点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