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 正文

保障措施推促钢铁业结构调整

2006年03月28日 10:43 吴狄/文

《在线国际商报》讯 “我国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对国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明显,高附加值产品和以往短缺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在5日召开的“钢铁保障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王琴华作此表述。
    本次会议由产损局组织召开,会上公布了《实施钢铁保障措施期间国内产业调整情况评估报告》,并对其进行了评审。《报告》显示,我国实施保障措施后,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钢铁行业充分利用保障措施给予的政策保护空间,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障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2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出口贸易形势良好,钢材价格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另据商务部相关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钢产量已连续9年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1/4。钢材进出口格局出现新突破。进口下降,出口增速加快。2004年进口钢材2930万吨,同比下降21.2%;出口钢材1423万吨,同比增长104.6%。全年净进口量为1507万吨,同比下降50.1%。而实施保障措施的5类钢铁产品中,2003年彩涂板生产能力比上年增长105.48%,冷轧普薄板的产量增长34.63%,无取向硅电钢企业生产设备实现满负荷运转。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钢铁行业投资增加,产能进一步扩大,钢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越发重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并加大了对增加产品品种的投资,钢材产品的板管带材比重有所增加。
    此外,根据《报告》结果,实施保障措施以来,钢铁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创新和改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改善。重点钢铁企业积极进行合资合作,企业规模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稳步上升,重点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盈利能力增强。钢材产品出口量也不断增加。
    但有关方面指出,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过去两年钢铁产业的快速增长中,部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钢材产品结构调整虽然在今年前两个月取得显著成效(增产的钢材中,高附加值板管带材占60%),但矛盾依然突出。
    在钢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等影响产业竞争力提高的问题。这不仅说明市场机制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可能存在问题,而且产业集中度下降,或者说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分散,将最终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足。专家指出,产业集中度低,是我国钢铁业的致命伤,与世界钢铁产业的潮流不相吻合。

相关阅读
广告位招租
中国耐火材料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热点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