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 正文

中国钢铁工业要加快技术升级

2006年03月29日 08:41 吴狄/文

9 月 20 日- 23 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协办、北京科技大学铌钢联合实验室承办的“微合金钢技术交流会暨铌微合金技术高级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在交流会上指出,新形势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机遇是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企业应加快技术升级速度,应对品种、质量竞争的挑战。
  吴溪淳在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新形势后指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为:一是进一步顶替进口,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认识到,顶替进口已到攻坚阶段。技术、成本、服务三个方面的竞争关键是技术和服务的竞争。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同时要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满足国内市场新增高档品种产品、质量的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关键,都是要在品种质量方面加快技术升级,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在低合金钢生产方面,吴溪淳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生产的包括钢筋在内的低合金钢比为 31.26 %,扣除钢筋后的低合金钢比为 13 %。生产管线钢为 96.4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1.27 倍(其中中板轧机生产 5.7 万吨),耐候钢 40.93 万吨,军工用特殊质量低合金钢 22.97 万吨。生产低合金钢材 3786 万吨,其中钢筋 2230 万吨,其他 1556 万吨。生产中厚板卷 2713 万吨,其中地合金钢板 687 万吨,造船板 224 万吨,容器板 47 万吨,这些钢材品种的产量增长幅度都在 20 %以上。
  吴溪淳说,我国钢铁工业要住住机遇,加快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期间政府和企业要做的事,都已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上有明确要求。钢铁需结合产业政策的原则规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好两个战略(科技兴企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和健全好两个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不断追求两个目标)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最大化)。关于如何促进包括微合金化钢在内的低合金钢的发展,吴溪淳在会上提出三点建设和希望可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低合金钢、微合金钢大有可谓的时代;二是当前企业要和科研机构相结合、与用户部门相结合,进一步做好市场调研,确定产品定位;三是低合金钢的研发,要更加注重生产工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在交流会上作了《中国钢铁行业品种结构调整及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我国钢铁工业在供求关系发生具有标志性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品种结构调整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目前,板带品种的结构调整依然是我国钢铁企业进行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只需要简单地发展板带数量、简单地发展低档板带品种。他认为,板带品种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有装备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的企业,依据用户技术进步提出的新要求,依据地区板带产品,开发生产淘汰落后的板带产品,开发节约资源的新型板带品种,开发生产深度加工的板带产品。提高微合金化钢材的比例,是调整板带产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会上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重工业、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推动了我国包括微合金化钢在内的低合金钢的发展。 2001 年,我国铌合金化钢产量为 425 万吨,此后 3 年内相应的产量分别为 500 万吨、 600 万吨和 740 万吨。 2004 年,铌微合金化钢已占我国微合金化钢总产量的 28.7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东涛教授认为,铌作为最重要的微合金化元素,将会在新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在钢铁业的三大领域,即微合金化钢、不锈钢和高温合金、铌基合金中,微合金化钢仍是开发重点。
  我国钢铁企业在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普遍加大了铌铁的使用数量,目前用量较大企业的为宝钢、鞍钢、武钢、舞钢等。在 9 月 20 日举行的 2004 年度“ CITIC - CBMM 铌钢发展奖”颁奖会上,鞍钢、武钢、梅钢、唐钢、济钢等分别获得了单位(个人)及项目方面的奖励。

相关阅读
广告位招租
中国耐火材料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热点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