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与高温工业同行 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助力

2018年09月25日 09:42 耐火材料网 xxb/文

导读: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组织几家重点耐材企业撰写了纪念文章,介绍了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见附件。

(三)改革开放加快了耐材行业生产工艺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

    由于我国耐火材料重点骨干企业大多是建国后头两个五年计划新建、改建的,而后虽有所改进,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行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比仍差距较大,一些中小企业的装备水平更差。如破碎混碾工艺线,国外已采用变速反击破碎机,超细粉碎磨机及高速混合机,而我国仍在使用轮碾机,球磨机和湿碾机;成型工艺线,我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的都是100吨、160吨、260吨及300吨以下小吨位的摩擦压力机,手动操作,安全性能差,能耗高,效率低,且质量也难控制,而国外当时已多采用400吨以上大吨位压砖机(包括液压式、杠杆式、摩擦式),更先进的还采用了液压机,复合式压砖机以及生产碳结合材料的真空压砖机,同时有的压机还配有计算机自动控制加压程序及外形尺寸、单重控制。

    显而易见的差距,是历史的产物,是长期封闭、传统的习惯的经济体制的产物,唯有改革,唯有大胆引进,努力消化、吸收、移植、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差距,扭转被动。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在生产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和完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引进、吸收与消化、移植相结合,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国内科研创新互为补充,博采众长,溶于一体,为我所用的有效途经。

    1、1981年-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宝钢、贵溪有色冶炼厂、金川有色冶炼厂,大型合成氨化肥厂和大型水泥回转窑等重点国家引进项目急需解决配套耐火材料为契机,国家高效近10亿元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为宝钢配套的上海第二耐火厂从1983年开始改扩建,建设了镁白云石生产线,滑动水口等6条生产线和配套工程,从日本黑琦,品川引进了750吨复合压砖机,自动称量车,加热混练机,高压油浸装置,自动码砖机,机械手和82m超高温隧道窑等具有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水平的设备36台套。1985年-1990年,围绕宝钢建设,原辽宁镁矿公司从奥地利引进了超高温重油竖窑。从德国引进了悬浮炉,超细磨机,高压压球机等装备,新建了五万吨高纯镁砂生产线。以该公司与武钢耐火公司分别从日本引进的两台3000吨全自动液压机,机械手,混砂机和鞍钢耐火公司从德国引进的2200吨全自动液压机为标志,使我国重点耐火材料企业的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1991年-1995年"八五"期间,国家把优质合成镁钙砂和合成优质镁钙碳系列耐火制品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建各种天然原料和合成原料生产线十五条,先后研制出与之配套的大吨位(最大1600吨)抽真空双面加压摩擦机,强力混砂机等先进设备,自力更生,改造了1000吨摩擦压砖机,消化吸收研制了750t复合压砖机,用于大型薄板坯和特异型制品的加压振动成型机及三相铁磁分离器等。鞍山焦耐院在这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如750吨复合式摩擦机,长水口生产设备国产化,600L高速混合机,立式油浸系统及中间包浇注料施工机具等国家技术装备更新项目的任务。这些装备的引进、消化、改造和研制,以及在耐火材料工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使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耐材产品生产装备,实现了国产化,部分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耐材工业的总体装备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3、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耐火材料生产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装备水平又在不断升级。营口青花集团从日本三石深井和德国莱斯公司先后购进10台2000吨全自动液压机和机械手,还从德国购进了爱力许混砂机。海城后英集团在从德国莱斯公司购进7台2000吨全自动液压机后,又从日本购进7台机械手与之配套。瑞泰科技、濮阳濮耐、利尔股份、金龙集团、通达耐火、唐山时创、太钢耐火及浙江金磊等骨干企业也陆续配置了国外先进的成型、混碾及热工装备。福建海源、广东恒力泰公司开发的系列液压成型设备、辽锻公司和桑德机械等和企业研制的全自动数控电动螺旋压砖机,也在各类耐材生产企业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目前,从原料制备的超磨、高强混碾、电子自动称量,成型工序高吨位全自动液压机、机械手,到烧成工序的各类全程自动控制高温炉窑,还有高、精、尖检测设备和仪器,已在全行业各重点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近年来,山东、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及河北等耐材主产区的重点企业,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制造"战略,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投资为高温窑炉配置脱硫脱硝装备,全面提升了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能力,使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装备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为做精做强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耐材工业在国际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耐材工业开始由半封闭状态向开放型转变,陆续与日本、韩国、欧、美、澳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有技术交流合作的商务关系。不仅组团参加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专业活动,还于1988年在我国首次举办了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连续成功组织了十四届国际耐火材料工业展览,自2011年开始还接连主办了四届"中国耐火材料生产与应用国际大会"。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耐材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耐材工业的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原料出口为主,1988年,全国共出口耐火原材料214.6万吨,耐火制品仅3.73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7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行业在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同时,抓住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使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贸易进入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从2001年开始,全国耐火材料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05年,进出口贸易量为598.29万吨,比2000年增长51.14%,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79.84万吨,比2000年增长47.53%;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0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1.02%,其中出口贸易额11.4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2.04%。2010年,进出口贸易量为606.80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69.76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1.74%;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7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51.85%,其中出口贸易额30.4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66.31%。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2015年,进出口贸易量为544.07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10.34%,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16.43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9.36%;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0.62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6.60%,其中出口贸易额29.03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4.77%。

    2017年,全国耐火材料进出口贸易量为677.69万吨,同比增幅22.57%,其中出口贸易量为638.95万吨,同比增幅22.78%;出口贸易量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量的94.28%;进出口贸易额为33.10万吨,同比增幅20.46%,其中出口贸易额为30.76亿美元,同比增幅19.90%;出口贸易额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2.92%。

    在耐火材料出口贸易活动中,耐火制品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是值得关注也值得骄傲的靓点。改革开放初期的1988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为214.6万吨,其中耐火制品只有3.73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74%。2008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为494.26万吨,而耐火制品的出口量达到了209.9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2.48%,制品出口量比1988年翻了56.28倍。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耐火材料行业也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在国际耐火材料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濮耐股份、北京利尔、瑞泰科技、辽宁青花集团、山东耐材集团、中钢耐火公司、武钢耐火、营口金龙、江苏苏嘉、济南镁碳砖等企业,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发展需求,发挥自身品牌、技术、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耐材市场竞争,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也拓宽了中国耐火材料产品的国际市场领域,提升了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2013年开始,中国耐材协会全程参与了世界耐火材料协会的成立筹备工作和章程拟定。随着世界耐材协会的成立,中国耐材协会和加入世界耐材协会的重点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耐材行业秩序维护、市场规则制定等事务,共同在世界贸易平台上维护中国耐材行业利益,促进中国耐材行业健康发展。能在耐火材料行业的国际舞台上争取到话语权,中国耐材协会的声音能得到响应,是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