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热点关注 > 正文

与高温工业同行 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助力

2018年09月25日 09:42 耐火材料网 xxb/文

导读: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组织几家重点耐材企业撰写了纪念文章,介绍了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见附件。

二、耐火材料工业改革发展四十年的主要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转变观念,转换机制,着力自主创新,促进了耐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耐材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加快了耐材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增强了中国耐材工业在世界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为我国钢铁工业、高温工业的发展保证了基础材料的支撑,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一)改革开放促进了耐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改革初期的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虽已自成体系,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半封闭状态,国有企业一统天下,耐材生产统购统销,整个行业以产品经济模式为主,以生产钢铁用耐火材料为主,产品单一,工艺流程僵化,呈现的是分散的、传统的小生产状态。经营机制传统,企业缺乏活力,行业总体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产业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优化,不断升级,发生了显著变化。回顾过去的四十年,耐火材料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国有耐火材料企业(主要是国有商品厂和钢铁企业的二级厂),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共存的双轨制条件下,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大力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另一方面,狠抓企业整顿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开始了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经营生产型的转变。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利税率逐年递增。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在拥有丰富的耐火原料资源的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许多乡镇企业利用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新建(或改建)了一批耐火材料厂,进入了耐火材料行业。这些乡镇(集体)耐火材料企业,尽管生产工艺和装备较落后,生产条件简陋,但经营机制活,应变能力强。它们的加盟,不仅是对耐火材料工业生产和品种数量的补充,作为一支生力军,还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给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促进了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客观需求,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洛阳耐火材料厂,德阳耐火材料总公司,青岛耐火材料厂,上海泰山耐火材料公司,太湖耐火材料公司等企业分别与港、台、德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组建合资公司,联营开发新产品;山东六家耐火材料厂(矿)整合组建了山东耐火原材料公司,上海耐火材料厂与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合并组建了上海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秦皇岛耐火厂更是打破行业界限,与该市浮法玻璃公司进行了整合。为了优化组织结构,原属鞍钢、太钢、武钢、大冶、重钢、包钢、攀钢、本钢、湘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二级单位的耐火材料厂相继从主体剥离,组建了在生产经营上拥有相对独立地位,具备法人(委托)资格的耐火材料公司。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这期间,我国河南、辽宁、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地区的民营耐火材料企业,异军突起,他们顺应改革形势发展的浪潮,抓住商机,根据高温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投资建厂,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雄厚的实力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耐火材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行业顺利实现了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

    第三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耐材行业积极应对入世挑战,适时把握入世机遇,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冶金、建材、有色等高温工业高速增长的影响拉动下,产业结构调整又有新的进展。首先是一些耐材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改革改制、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整合,推进了耐火材料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如营口青花集团控股上海第二耐火材料厂,组建了上海青花二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收购上海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新泰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通达耐火技术有限公司控股河南巩义中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又引入中国中财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组建了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唐山时创坚持改革20年不停步,勇敢打破国有所有权铁板一块的格局,引入外资参股,让自然人股东持股,顺利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使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其次是部分优势企业顺势而为,运作资本上市融资,不仅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更推动了全行业的转型升级。自2006年8月瑞泰科技作为第一家上市耐材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以后,先后已有38家耐火材料企业和协会会员单位进入了资本市场,其中上交所、深交所上市17家,北交所挂牌16家,港交所及境外有5家。濮阳濮耐股份实施全产业链资源价值整合战略,旗下已有14家合资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3家分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总资产突破50亿元,2017年销售额达28.15亿元;瑞泰科技上市后注重资本运作,不断加快重组步伐,收购、设立了10家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主营业务从单一的熔铸耐火材料生产发展覆盖了钢铁、建材、有色、电力、石化、煤化工等高温产业;北京利尔股份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以独资或合资形式投资成立了10家子公司,并购重组了3家全资子公司,形成了镁质原料合成、镁质制品生产、耐火材料国际贸易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公司整体运营质量不断提升;山东鲁阳股份借助资本平台推动企业进步,引入外企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项目带动、高端高质,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不断出现的联合重组,促进了耐材工业管理的提升和规范运营,不仅提高了全行业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行业生产集中度,推动了全行业转型升级。还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应对我国耐材工业不断快速扩张、经济增长粗放的实际,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在保证耐材主业稳定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打破耐材生产一元化的格局,努力提高"非耐比",创造性地拓展资源综合利用空间,向建材、化工、镁合金、节能、环保、房地产和养老产业发展,探寻我国耐材工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推进了我国耐火材料产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提高了耐材产业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了耐材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