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相关行业 > 正文

德国钢铁工业发展启示

2015年09月25日 09:02 耐火材料网 zr/文

导读:钢铁工业在德国现代国民经济体系中拥有重要地位,也是德国的优势产业之一。钢铁工业不仅构筑了德国汽车及配件工业、机械工业和农业的基础,而且是德国外贸出口比重较大的优势产业。

对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产量和消费量均高居世界第一,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企业布局面广、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粗钢产品多、效益差,对外竞争力弱;恶性高价进口铁矿石与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低、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并存;急需的高性能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和盲目新建及现有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并存。从德国钢铁工业发展看,中国钢铁工业应坚持市场主导结构调整与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相结合,加速结构调整、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钢铁工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1.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围绕经营成本布局生产企业。综合考虑铁矿石供应、能源保证、环境保护、产品运输等经营成本,可考虑在现有生产企业集中的东部地区以方圆300公里左右、消费稳定增长的中部地区以方圆400公里左右、区域生产基本满足但消费潜力巨大的西部地区以方圆500公里左右布局规模化生产企业,全国总产能控制在8亿吨左右。严禁新建小钢铁厂,对现有企业的落后产能分类淘汰,保留优势企业,支持其兼并重组并扶持其产品升级、技术和机制创新。

    2.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发展特钢产品。解决中国钢铁产业粗钢产量占比过大,高性能高品质特钢依赖进口等长期矛盾,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从现在钢铁企业无利甚至亏损的经营情况看,尽快解决技术层面的难题仅靠企业完成路会很长,政府应在资金、政策上出手相助。企业重点应改进提高连铸比、铁水预处理比、精炼比的工艺,减产粗钢,增产高纯洁度高均匀性的特钢。重点发展热轧钢成型与钢材接缝技术,满足汽车及机械制造领域整体钢架构质量减轻要求和强度要求,为建设高品质建筑、制造高端机械设备、提高汽车船舶高铁性能等提供基础支撑。总之,为实现制造业“2025计划”而努力。

    3.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扶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钢铁工业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密集的产业,也是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一是资源循环。通过“两降一提”措施发展清洁生产即合理降低铁钢比,取消或减少高耗能工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钢铁企业的环境负荷;降低焦比,实行铁水全量预处理,减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属损耗,提高石灰活性度,改善炼钢技术经济指标。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他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和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保护环境。

   二是能量循环。对各种能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一方面为相关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同时把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利用高炉、焦炉高温冶炼条件,形成社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三是固体废弃物循环。建立钢铁生产与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

   四.建立全国跨区域的产业联盟,实现从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钢铁产业联盟由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其他与钢铁产业相关联的煤炭、运输、金融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旨在支持联盟成员发展,促进钢铁产业稳健运行、共同发展,打造政府、企业、专家、研究机构、资本、媒体多赢的品牌产业平台。尽管中国产钢大省或企业间探索建立了产业联盟,在推动钢铁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组织开展钢铁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研讨、建立产业协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真正实现产业互补共赢的联盟少,深度协作的合力不够。当下,急需建立原辅料、钢企、物流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跨区域联盟,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