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在浙江长兴成功举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情 > > 正文

重组吉炭集团 中钢意在控制上游资源

2006年03月28日 16:10 吴狄/文

吉林炭素9月7日发布提示性公告称,公司于9月5日收到控股股东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于9月4日签订了《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重组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框架性协议》。吉林省国资委、吉林省冶金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中钢集团,就中钢集团重组吉林省冶金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炭素集团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吉林炭素是国内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企业,主导产品石墨电极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吉林炭素的主营产品高功率石墨电极已经具有相对垄断性,其国内市场份额已达40%以上。公司更强的竞争力在于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生产上。然而,由于上市公司资产不完整,吉林炭素与大股东吉林炭素集团的关系难以厘清,关联交易和大股东占款不可避免。为此,吉林炭素曾于2004年8月遭到深交所的公开谴责。
  资料显示,此次出面重组吉林炭素集团的中钢集团是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是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集资源、贸易、科技及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此外,中钢集团还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在澳大利亚成功开发建设了恰那铁矿,在南非合资建设了铬矿山和冶炼厂,拥有海外矿产资源基地,是中国主要钢铁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中钢集团的铁矿石进口居中国商贸企业第一;铬矿进口、直接还原铁进口、萤石出口居中国第一;焦炭出口居中国前两名。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中钢集团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商,该集团拥有海外矿产资源基地,这表明中钢集团对吉林炭素集团的战略重组,是从占领上游资源的角度考虑的。
  中钢集团收购吉林炭素集团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收购来构筑公司本身的产业链条,实现对其上游资源的价格控制;二是实现对上市公司吉林炭素的控股,因为对于中钢集团自身来说,它在资本市场方面还缺少强有力的渠道。
  就整个石墨行业而言,经历了十余年的低谷徘徊,大多数企业负重经营,有的亏损、有的仅仅是微利,原材料的涨价与石墨价格持续低迷是主要原因。中钢集团重组吉炭集团后,将充分发挥中钢对吉炭集团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使吉炭集团在国内炭素行业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通过股权出让和资产重组,中钢集团计划注入吉炭集团6亿多元资金,使吉炭集团摆脱经营困境。中钢集团还将通过长期投资,使炭素制品产量达到20万吨,并进一步整合国内炭素企业。目前,吉炭集团的生产能力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相关阅读
广告位招租
中国耐火材料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热点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