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馆 > 会议文集 > 正文

中国烧变岩特征、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作者:时志强,王美玲,陈彬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会议录名称: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出版年:2021-08-21

起页:84-85

止页:

总页数:2

馆藏号:

分类号:P618.11

语种:中文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会议地点:陕西西安

会议时间:2021-08-21

会议主办者: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

关键词:烧变岩;煤层深时自燃;燃烧变质作用;古野火;矿产;

内容简介

在中国,烧变岩广泛见于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界的中国北方多个沉积盆地边缘,但地质学家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野外实际调查及前人研究显示,在中国北方无论地表煤层的厚、薄,有煤层出露的地方都可能发育烧变岩。其分布范围东西横跨35?经度(从伊犁盆地到太行山南麓)、南北跨度大于15?纬度(从鄂尔多斯盆地到准噶尔盆地),分布区域与我国现今干旱化-半干旱化地区基本一致。野外调查显示中国北方烧变岩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大面积连片分布,(2)沿山脉走向的线状分布,(3)沿河流下切河谷分布,(4)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烧变岩主要为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层自燃所致。烧变岩的四种类型(烘烤岩、烧烤岩、烧结岩和烧熔岩)在各个烧变岩区不同程度发育,具瓷化结构、白化结构、烧熔结构、残余构造、气孔构造、柱状节理、角砾状构造、垮塌构造、裂缝充填等结构和构造。其颜色以砖红色、赭红色、棕色、钢灰色最为典型,岩石中发育鳞石英、方石英、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典型高温矿物。已开展研究的国内烧变岩常见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和准噶尔盆地,另在伊犁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等地见零星报道。

无资料下载

所需耐材币:0

相关图书
广告招租